网站首页 | 查看原版电子书
伊犁是祖国西部边陲的一块宝地,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区的一块“湿岛”,素有“塞外江南”的美称。特克斯河、巩乃斯河、喀什河交汇而成的伊犁河,滋养了这片丰腴的土地,造就了伊犁河谷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。雄伟峻拔的天山,辽阔壮美的草原,茂密葱郁的森林,幽深静谧的溪谷,碧蓝清澈的湖泊,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天山的提名地——特克斯喀拉峻和巩留库尔德宁,都使伊犁具备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品质,吸引了上千万中外游客,不愧为中国西部边塞旅游胜地。 伊犁是一片文化厚土,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。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通道,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。自汉代西域归入祖国版图以来,在伊犁活动过的各部落、部族和民族,都留下了各自的历史痕迹。在伊犁多民族文化聚合融汇的历史进程中,不仅有原始氏族文化和封建文化的成分,还有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融,更有各民族团结和睦、齐御外侮、共建家园的精神传承,历史积淀深厚,是新疆丰富多样、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一体多元的鲜明特色也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出版说明
      伊犁是祖国西部边陲的一块宝地,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区的一块“湿岛”,素有“塞外江南”的美称。特克斯河、巩乃斯河、喀什河交汇而成的伊犁河,滋养了这片丰腴的土地,造就了伊犁河谷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。雄伟峻拔的天山,辽阔壮美的草原,茂密葱郁的森林,幽深静谧的溪谷,碧蓝清澈的湖泊,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天山的提名地——特克斯喀拉峻和巩留库尔德宁,都使伊犁具备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品质,吸引了上千万中外游客,不愧为中国西部边塞旅游胜地。
      伊犁是一片文化厚土,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。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通道,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。自汉代西域归入祖国版图以来,在伊犁活动过的各部落、部族和民族,都留下了各自的历史痕迹。在伊犁多民族文化聚合融汇的历史进程中,不仅有原始氏族文化和封建文化的成分,还有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融,更有各民族团结和睦、齐御外侮、共建家园的精神传承,历史积淀深厚,是新疆丰富多样、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一体多元的鲜明特色也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

总序
  都知道新疆是个好地方。而伊犁,是好地方里的好地方。它的天堂一样的草原,它的长满云杉的山麓,它的昼夜奔腾向西流的大河,它的辽阔的田野绿洲,它的历史名城与历史人物遗迹,它的丰富的多民族文化景观,它的相对比较富裕比较发达的经济状况,都令人难以忘记,都令人相信伊犁如诗如画如梦,别有天地。

      过去那个年代,我有机会在新疆生活了16 年,从1963 年到1979 年,从我29 岁到45 岁,其中6 年在伊犁巴彦岱乡劳动,两年在乌拉泊“五七干校”,8年在自治区文联从事编辑翻译等打杂的工作。我与维吾尔等各族农民、与各民族知识分子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我们同室而眠,同桌而餐,有酒同歌,有诗同吟。我们将心比心,相濡以沫,情同手足,感同一体。我学会了讲维吾尔语,阅读了不少维吾尔文书籍。我始终将新疆、将伊犁看做我的第二故乡。

      尤其是在伊犁劳动6 年,住家8 年,我努力学习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化,我朗诵维吾尔文的领袖著作。我与各族农民一起聚会饮酒闲谈,妙语连珠,谈笑风生。我从维吾尔文本阅读了鲁迅的《呐喊》、高尔基的《在人间》,以及《纳瓦依》《圣血》《布哈拉纪事》《骆驼羔一样的眼睛》《我们时代的人们》《鲁拜集》等一大堆书籍与手抄本。我帮助过少数民族农民上房顶;我与各族农民工住在同一个地窝子里修建大湟渠;我们的大队书记阿西穆表示愿为我定居巴彦岱提供一切支持;伊宁市的维吾尔朋友帮助我料理了姨母的丧事;少数民族的女孩帮我照顾过在伊犁出生的女儿死死生生,离不开民族的和谐与共济。多民族的团结和情谊,给我留下了最最美好与深情的记忆。

      新疆,伊犁,留给我的有艰难、有曲折、有沉重,同时也有青春、有友谊、有新鲜的知识与多彩的生活经验,尤其是从不同的民族文化与风习中获得的灵感与启示。在新疆、在伊犁的记忆令我激动,令我回忆起人生最最珍贵的一切,超过个人遭际的是真情、是善良、是质朴,也是共同的命运与共同的心田。我永远感谢新疆,我永远想念伊犁。是那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,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以快乐和安慰,在最匮乏的时候给我以丰富和享受,在最软弱的时候给我以粗犷和坚强,在最迷茫的时候给我以永远的乐观和力量。

      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走进新疆,走进伊犁。去了解新疆伊犁,亲身感受到伊犁的美好是幸福的。读一读《伊犁文化旅游丛书》,更多更深地知道伊犁的历史沿革、自然生态、天文地理,就使我们对于伊犁的了解与亲近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。爱它,不等于完全理解它知道它,理解了它知道了它,你会进一步爱它保护它发展它。为此,我认为《伊犁文化旅游丛书》的出版大有意义,作为一个曾经把户口放到伊犁8 年的老伊犁,我爱读这样的书,我祝贺这套书的出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王  蒙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3年5月

目录

1/ 第一章文明足迹
3/ 史前文明迷踪
6/ 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发现
10/ 塞人的青铜文明
16/ 张骞通西域与伊犁
19/ 乌孙文明
28/ 汉朝与乌孙联姻
35/ 西突厥与伊犁
46/ 唐朝统一西域与伊犁历史地理
59/ 野伊犁冶名说
66/ 阿力麻里与察合台蒙古
78/ 东察合台汗国
81/ 准噶尔蒙古
87/ 第二章清代觅影
89/ 乾隆帝与伊犁的收复
103/ 阿桂与伊犁开基
107/ 伊犁将军的设立
110/ 伊犁地方建设
116/ 伊犁九城
120/ 惠远新城
126/ 伊犁新军
141/ 第三章民国掠影
143/ 伊犁辛亥革命
153/ 民国伊犁的政治体制及其演变
158/ 抗日大后方建设
165/ 文化与经济发展
173/ 伊犁的行政区划与建制
175/ 伊犁县名沿革
177/ 第四章三区革命
179/ 伊犁尧塔城尧阿山三区革命
182/ 三区英灵
185/ 张治中访问伊犁
187/ 新盟成立
191/ 汇入革命洪流
199/ 第五章激情年代
201/ 伟大时刻

211/ 社会主义变革
223/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
228/ 十年大庆
230/ 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英雄团场
232/ 激情岁月英雄辈出
239/ 伊犁各族人民的幸福记忆
243/ 第六章丝路今昔
245/ 伊犁的古代交通
250/ 果子沟
257/ 登努勒台孔道
260/ 伊犁的南路孔道
271/ 那拉提孔道
274/ 伊犁河古渡
285/ 第七章民俗剪影
287/ 伊犁民族
289/ 蒙古族图辑
302/ 维吾尔图辑
308/ 哈萨克图辑
315/ 锡伯族图辑
321/ 伊犁的回族
327/ 伊犁的多民族331/ 第八章伊宁印象
333/ 伊宁的历史
335/ 宁远城与伊宁
340/ 斯大林路
343/ 红旗路
345/ 伊宁的中心
347/ 解放路
349/ 伊宁古建
355/ 后记
请选择
Copyright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3,All Rights Reserved 新ICP备06001141号
主办单位:新疆人民出版社 | 联系我们